创新计划
创新计划

截至2025年9月,在「创新计划」之下获资助的项目共635个,包括经由协创机构资助的616个项目、透过协同创效平台资助的两个项目、以「按效益付费」模式资助的一个项目、四个以推动跨代数码共融为主题的创新项目,以及12个「友智识」长者数码共融计划下的创新项目。新近获批项目的详细资料将陆续上载。
关于协创机构项目、资助计划或获资助项目的资料,请直接联络相关协创机构或个别资助项目。
以下为资助项目的名单,使用者可按不同分类方法(例如服务范畴、主要受惠者、协创机构计划、资助状况)拣选所需资料。
项目旨在应对香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弱势儿童所面临的社会经济障碍,协助他们获取关键的执行功能发展资源。
项目旨在透过音乐创作提升青少年的自信、社交能力及情绪管理,长期推广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
项目为黄大仙区有照顾子女责任的基层妇女提供绘本故事演说培训及就业配对机会,协助她们重建就业能力,建立可持续的发展阶梯,支持她们重返职场,提升经济自主能力。
项目旨在针对香港不同种族人士面临的金融排斥问题,并因语言障碍及缺乏切合文化背景的金融教育而加剧,导致贫困和形成跨代经济困境。
项目旨在透过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及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职业发展,赋能弱势青年,解决基层的教育不平等问题。
项目旨在透过为居住于分间单位的长者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定期眼科检查,利用研发的设备和开发手机应用程式,实现快速、方便及低成本的青光眼早期检测,以便大众及早发现眼部疾病征兆,作出治疗。
项目旨在透过疗愈故事及表达艺术工作坊,以提升学童情绪觉察及社交发展,并以创新的育儿方法装备家长,促进亲子互动。
项目旨在透过上门看顾服务自助平台,以加强对认知障碍症及肌少症长者的社区照顾服务,让更多长者能使用资助社区照顾服务,提升居家安老支援。
项目采用配备人工智能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技术,进行免费、快速且无痛的眼科检查,为低收入长者提供便捷及时的眼部护理服务和即时转介,透过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计划,解决社会孤立问题和缩窄健康差距。
项目透过设计、生产和派发由稻壳等原材料升级改造而成的环保纤维板所制的家具,提高居住在劏房或简约公屋的低收入人士获得价格实惠的高品质家具的机会,并为SEN学生提供有薪工作机会,以提升其就业能力。
项目改良现有的线上学习平台,透过创建免费的多媒体教育资源,促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公平获得高质量学习的机会,特别针对修读设计与应用科技及中国文学等资源匮乏的学科。
项目透过举办「家长支援小组」及「戏偶沟通」体验课程,改善低收入家庭中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儿童照顾者的心理健康,并提升SEN儿童的沟通能力与自信心,并促进家庭和谐及社会共融。
项目为低收入独居长者提供结合珠宝设计、制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共创工作坊,并获年轻资讯科技专业人士的协助,制作及推广珠宝产品,帮助他们解决贫困和社会排斥的双重问题。
项目透过开发价格实惠的营养粉,其由虎坚果、豆粉及微量元素等有益健康的成分制成,以解决长者营养不良的问题,并防止其营养流失,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健康,同时宣传健康食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项目透过开发按使用付费的应用程式平台,配对社区照顾员及护老者,并为长者提供社区照护服务,包括送餐及外出等,减轻护老者的压力,并满足长者社交需求,建立一个可持续并以社区为本的社区互助网络。
项目旨在为有志投身树艺行业的更生人士提供职业培训、技能发展及建立自信的机会,协助他们克服在就业市场中面对的障碍,包括社会标签、歧视及机会不足。透过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更生人士融入社会。
项目旨在透过为青年人提供同理探索剧场(一种结合了实境体验的现场角色扮演方式)训练以应对校园欺凌问题。透过模拟真实的同侪冲突情景,帮助青少年培养同理心、情绪觉察与心理韧性,从而促进更包容的校园文化。
项目利用已认证的人工智慧 (AI) 视网膜慢性疾病筛查技术,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早期且便利的慢性疾病风险的检测服务。项目也为低收入人士提供社区健康顾问证书课程,旨在推广健康教育,并支援跟进和护理服务。
项目提供车缝培训予有特殊教育需要 (SEN) 的学生及其家长,旨在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事业发展。
项目结合人工智能驱动和科学实证的心理健康方案开发应用程式,旨在为面临学业压力、社交孤立和情绪困扰的学生(尤其经济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所需工具和支援,以培养抗逆能力。
项目透过提供美国国家整体芳疗师协会(NAHA) 认证芳疗师专业技能培训及兼职工作机会,协助单亲父母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潜力,提升经济独立能力,从而摆脱贫困。
项目旨在以游泳配合职涯规划元素,透过提供游泳技术及教学培训,并提供有薪实习机会及就业配对,提升基层青年自我效能感及职涯发展空间,从而推动他们摆脱贫困。
项目针对香港人口老化问题设计并开发一站式长者兼职平台,旨在解决退休人士因再就业机会不足而导致被社会孤立的困境,提升长者对生活的满足感及自信心。
项目为长者举办健康工作坊,并结合他们的传统饮食智慧和食谱,编撰成食谱书,同时举行食谱书及成果展览会,以提高他们对健康饮食及保健的认知,并促进社区参与和社区凝聚力。
项目透过培训工作坊为单亲妈妈提供与食品行业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包括营运、生产健康小吃和销售等,亦会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她们装备自己,开始自己的创业道路,同时促进社会融合和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
项目透过发展一个专为本港穆斯林女性而设的时尚品牌,并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少数族裔妇女提供有薪实习机会和技能培训,制作符合民族文化的专业服装,解决穆斯林女性面临的身分认同问题,促进社会共融。
项目利用数码技术和多模态学习,提高来自低收入家庭,以英文为第二语言的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增强学生个人叙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社区参与意识。
项目透过举办结合本地怀旧音乐和简单的士高舞蹈的小组运动课程,为基层长者带来欢乐和健康。项目会先让第一批长者成为核心成员,教授他们重要的舞蹈技巧和必备知识。其后再由他们教授另一组别的长者,并共同准备成果展示会。项目不但有助提升长者的身体灵活性和健康,同时培养社区参与感,从而减低他们的孤独感。
项目建立共创平台,通过传统杂技技能培训、兼职工作机会和建立社交网络,帮助有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ADHD)的基层青少年提升工作及社交技能,提升自信和社会归属感。
项目通过开发手机应用程式,提供亲子情绪学习游戏,为家长和子女提供社交情绪方面的学习资源,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联系,并帮助家长理解自己和子女的情感需求,藉此建构更健康的家庭及提升子女的整体身心健康。
项目旨在减低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人士失踪的风险及协助寻找本港失踪的有关人士。目标是减轻照顾者的压力并拯救生命,以及提高公众对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人士的关注。
项目旨在为残疾人士创造一个无障碍的社区空间,让他们举办与艺术相关的活动并增加收入。社区空间将透过艺术和文化活动,激发创意和提升公众关注。
项目旨在透过应用乐龄科技和创新的运动训练来推广预防性乐龄运动,作为长者长期照护的更佳替代方案,并透过鼓励长者参与运动,共建长者友善社会。
项目为高龄护老者及其被照顾者提供静观和瑜伽活动,以及义工探访和社交聚会,旨在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联系。
项目为独居长者、双老家庭,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长者提供综合的健康护理服务,包括预约的健康谘询、上门派送药物和物资、长者外展服务和社会服务电子分流系统。
项目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中年至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开办运动课程,以预防及管理认知障碍,同时支援照顾者的身心健康,从而改善所有参加者的整体健康。
项目旨在提供及推广一个由AI驱动的一站式自闭症资讯平台,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家庭给予即时、可及的支援。
项目透过线上平台提供折扣或免费的教育玩具租借计划,为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教育玩具,帮助这些家庭获得针对性的教育资源来支援SEN儿童的学习发展。
项目旨在通过培训低收入人士成为社区健康工作者,让他们在医疗专业人士的协助下,为基层社群提供健康检查及跟进,改善基层人士的健康状况。
项目透过通用设计的共融配饰物为低收入伤健长者传递情感和关怀,并打破隔阂,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连结,从而凝聚和建立一个提倡共融和互相理解的社区生态。
项目制作线上课程和举办实体工作坊,由老渔民分享渔业传统工艺,让低收入家庭的特殊学习需要儿童向老渔民学习手工艺,有助传承文化遗产和提升参与者的自信心。
项目为单亲妈妈提供弹性上班时间和地点的工作机会,让她们学习非遗技艺重投社会,既发挥她们的生产力,同时让近乎失传的传统客家花带编织技艺得以传承。
项目为18至29岁居住在劏房及基层的年轻人提供动物护理职业培训,配合实习及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技能,从而摆脱贫困。
项目透过设计融入本地文化和怀缅治疗的创新乐龄玩具,为高龄认知障碍长者提供新的娱乐和训练方式,促进他们身心健康,预防失智,从而减轻照顾者的压力。
项目为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儿童提供治疗、支援SEN的儿童的家长,以及为教练提供有关教授SEN儿童技巧的专业培训。
项目以补贴价为有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居家宁养和临终规划服务,并举办相关主题的公众教育活动。
项目推展训练和师友计划,培训来自单亲家庭及居住于劏房的弱势青年成为专业销售人员,提升他们的就业前景。
项目为低收入年轻单亲母亲提供数码营销培训以及弹性在家工作的就业机会。
项目旨在培训有情绪和经济问题的青年和居住在劏房的青年成为精神健康倡议者,由他门筹备自家制桌游活动和主题导览团,惠及同样有情绪问题的弱势青年。
项目以影片记录照顾者家庭的故事与经历,藉以呈现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情感表达的平台。
项目利用3D打印技术,为老年患者和残疾人士提供量身定制的生活辅助及复康训练工具,助他们以较低支出加快康复过程。
项目旨在降低少不同种族人士的肥胖风险,并提高他们对烹饪有关的健康意识。
项目旨在透过工作坊向学生传播财务知识,填补学校课程的空白,教导香港青少年正确的理财观念。
项目旨在透过培训一队由多元文化照顾员组成的服务队,为不同种族长者提供家居照顾服务,改善长者的生活质素及促进社会融合。
项目旨在通过线上单元及专家主导的研讨会,为本地大专学生提供文化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增强他们对不同种族群体的同理心,并改善合作技巧。
项目为高小及初中学生提供混合学习计划,使他们克服语言和沟通障碍的限制,从而加强在高等教育和职场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向上流动性。
项目旨在透过为即将从特殊学校毕业及已毕业的疾人士/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及其照顾者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情绪支援从而提升照顾者的照顾技能,并纾缓其照顾压力。
项目旨在透过法律聊天机器人应用程式,配对单次专业律师谘询服务,及举办法达平等工作坊,教育不同种族人士有关香港法律的知识及加强他们对法律权益的认知。
项目旨在改善低收入劏房住户的居住环境,并透过一系列与创业及科技有关的活动提升他们的STEM知识和创业就业技能,助他们改善经济状况。
项目旨在为患上轻微疾病、长期病患的不同种族人士提供线上及面对面的诊症服务,亦为不同种族长者提供上门诊症及药物管理服务。
项目旨在利用角色扮演游戏应用程式助小学生提高学习动力、改善学业成绩、培养社会融入感,并加强归属感。
项目旨在提供全面支援计划,以回应本港唐氏综合症患者所面对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就业和社会融合方面。
项目旨在透过提供免电制冷涂层及窗贴,减少劏房户在气候变化下与高温相关的健康风险,并减轻因电费持续上升所造成的负担。
本项目提供陶艺培训予面对学业困难并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中生,包括陶艺课程和老人中心实习机会,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加他们向上流动机会。
项目培训单亲母亲成为「豆腐营养大使」,再聘用她们主持营养烹饪工作坊,既提升单亲母亲的自立能力,亦可推广惜食减废。
项目利用可穿戴技术和人工智能监测长者的健康状况,通过人工智能提供个人化的护理和生活方式建议,既助患者和医护人员做出明智决策,亦同时推广预防性护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项目聘请年长的缝纫工人担任导师,将技能传授予残疾人士,藉以提升弱势群体的自信心和就业能力,从而实现扶贫目标并推动共融。
项目培训并聘用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青少年成为SEN空手道训练课的助教,以帮助他们发展空手道教练或体育相关事业并融入社会。
项目以公民科学的概念,推出学习课程,为弱势学生提供全面 STEM 体验,并设立网上平台,推广社区驱动的学术探索和知识普及。
项目旨在透过为3至18岁的不同种族儿童及青少年开发人工智能模拟日常对话练习功能的广东话学习应用程式,促进社会融合并帮助他们打破贫穷循环。
项目旨在透过流动体检车服务,为居住于新市镇及偏远地区的低收入人士,提供可负担的体检服务,助他们及早辨识健康问题及就医。
项目旨在为不同种族青年提供体育、新媒体和表演艺术的发展机会,协助他们将职涯发展多元化。
项目旨在为基层妇女提供创业及食品业经营培训,并给予使用邻近住所食物制造工场的便利,协助她们建立自家食品品牌,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计。
项目将为居于北区和大埔区的金龄女性照顾者提供社区为本的团队运动体验及培训,并开拓社区闲置场地及其他资源,以提升她们的健康水平,解决社交匮乏的问题。
项目旨在透过提供住屋配对支援服务,并探索未来的服务运作模式,改善基层劏房居民的生活质素。
项目旨在发展创新的精神健康支援方案,结合正向心理学及社交情感艺术活动,以花艺作为主题,应对基层社区护老者心灵匮乏和社会孤立的现象。
项目旨在为来自低收入家庭并患有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症儿童提供实证为本的全方位介入治疗,以改善其亲子关系。
项目在一所中学建立一个教育资源中心,举办课程和活动,旨在让学生加深了解长者和弱势人士的需要,从而成为扶贫的积极参与者。
项目推展的计划结合动物辅助介入与宠物护理和美容职业培训,旨在促进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年个人成长和专业技能发展。
项目为自闭症青年提供水产养殖培训和就业机会,藉以培养他们自立的能力并促进社会共融。
项目招募非华语基层儿童参与合唱团,藉以提升他们学习中文及音乐的兴趣及动机,并促进社会共融。
项目招募青年和长者一起参与,共创乐龄桌上游戏,藉以促进两代之间互相了解,并推动跨代共融和合作。
透过举办生死教育互动剧场,项目既让长者及低收入家庭对身后事安排加深认识,亦有助打破社会对死亡的忌讳。
项目将推出一个应用程式,为癌症病人提供有关疾病管理和精神健康的支援,尤其有助加强低收入癌症患者接收相关资讯和享用服务的平等机会。
透过为基层长者提供快速心脏检查、先进的血液分析、代谢风险评估和营养评估,项目冀能提早辨识长者心脏健康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
项目运用体育科技,为多动症和自闭症儿童提供体艺课程,藉以改善这些儿童的健康及行为问题。
项目旨在建立一个长者福利计划的资料库及搜寻器,协助家庭「一站式」寻找长者合资格申请的资助、服务及优惠,提升长者退休保障的可持续性。
项目为低收入妇女提供培训,由她们带领专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及其照顾者而设的静观活动,既让妇女获得工作机会,亦为儿童及其照顾者提供支援。
项目为基层青少年提供有关表演艺术及制作的训练及导师指导,藉以帮助他们在演艺行业建立多元及清晰的发展路向。
项目提供舞蹈训练计划,提升长者的手脚协调能力及肌肉力量,从而加强他们的防跌能力、抗逆力和体魄健康。
项目透过应用程式,为在职护老者提供个人化的顾问和支援服务,以协助他们在照顾年长家庭成员和工作之间取得平衡,从而提升福祉。
项目透过创新跨界合作、结合物理治疗及创意艺术的复康先导计划,让长期病患长者可以受惠于更高的治疗成效和享有更好的生活。
透过网上平台,项目为不同种族青年提供实习机会、为他们的表现给予评分并颁发证书,藉以推动平等就业机会。
项目为不同种族人士举办工作坊,并向药剂学学生提供有关如何协助不同种族人士的培训,冀能协助不同种族人士透过使用应用程式提高正确用药意识和药物管理技巧。
项目冀透过线上谘询平台,为低收入家庭家长提供有关教养和照顾儿童的专家支援,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项目招募面对精神健康挑战人士和照顾者,共同设计一套培训课程,让他们可以为提升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发挥影响力。
项目计对性/别小众于后事规划的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关一站式服务和举办多种教育活动。
项目拟设计一款专门为认知障碍症患者而设的训练套装,藉以减慢患者的衰退速度并减轻照顾者的压力。
项目开发辅助工具,让上肢功能严重受损人士可以轻松使用电脑,从而提升生产力和取得成功的机会。
项目透过提供动物辅助治愈服务,帮助子女或家庭成员已移民的留港长者保持精神健康。
项目举办生死教育活动,协助更生人士重新认识自己,提升自信以及取得重返社会的动力。
项目培训弱势家庭主妇处理可回收物品的收集工作,并聘用她们参与提供家居上门回收服务。
项目扩展其现时的经营模式,同时为弱势妇女提供人才发展计划,培训她们成为主管,提升她们的能力。
项目冀透过遥距医疗,让居住于老旧和偏远屋邨、行动不便的长者能享有便利的医疗服务。
项目为不同种族青年提供各种支援,帮助他们取得专业资格、网络、知识及工作经验,以便在体育界开展事业。
项目研发人工智能触觉导航腰带,冀能为视障人士的出行带来更大方便。
项目为残疾人士提供有关梘液回收的职业培训计划,协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及改善生活。
项目开发并运用模拟驾驶系统培训边缘人士成为专业无障碍的士司机,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
项目旨在协助非华语学生提升广东话语文能力,让他们可以应付日常生活及职场需要。
项目为长者及残疾人士开发一系列与复康运动和电动轮椅练习相关的虚拟实境应用程式,并利用这些应用程式为中小学生举办体验活动,藉以推广共融。
项目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少年提供魔术培训及表演机会,藉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提高就业能力。
项目为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学生举办运动治疗课程和推出奖励计划,并培训专门教导SEN学生的运动教练。
项目利用流动书车,并聘用年轻长者担任司机,举办外展活动,向基层家庭儿童推广阅读文化。
项目利用虚拟实境(VR)技术,为不同种族学生和华裔学生举办户外考察,配合工作坊及分享会,藉此推动跨文化理解和融合。
项目提供一站式方案,帮助基层人士为圆满的临终之旅做好准备。
项目透过应用程式和线下活动,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建立正向品格和提升社交及人际沟通技巧,从而推动社会共融。
项目冀透过为学生和家长举办故事绘本工作坊,培养儿童的品格,从而减少校园欺凌并建立和谐校园。
项目旨在为来自低收入家庭并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资助上门补习服务、培训大学生及毕业生成为特殊教育导师,以及提高 SEN 儿童父母的育儿和教学技巧。
项目旨在透过真人图书馆、工作坊和展览等活动,培养儿童、青少年和公众对拾荒者的理解和同理心。
项目透过提供培训和以社区为本的性教育计划,以及接触性小众青少年、家长和公众,应对性小众的社会孤立问题。
项目提供为性小众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量身订造的网上性教育课程,藉以加强性小众的社会共融。
项目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青年提供茶道培训及就业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并提高公众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社会共融。
项目利用智能手表侦察器和流动应用程式,提供健康监测方案,为残疾人士和经济能力有限的长者进行活动水平和疾病风险评估。
项目提供餐饮业培训及工作机会予有特殊教育需要人士,藉此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并破除公众对他们的误解。
项目为来自低收入家庭而未获「精英体育资助制度」支援的运动员提供培训,协助他们取得专业教练资格和就业机会。
项目培训弱势青年成为滚轴溜冰教练,并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亦会提供滚轴溜冰训练予弱势或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以增强他们的社交联系。
项目提供有关营运网店的学徒计划,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弱势青年发展创业技能和迈向自力更生。
项目运用加入声音内容的中文绘本,推出阅读计划,帮助学习中文作为附加语言的小学生提升阅读中文的兴趣和信心。
项目为户外活动筹办机构提供无障碍评估和特制轮椅租用服务,以方便残疾人士参与户外活动,从而促进社会共融。
项目采访基层家庭并制作烹饪纪录片讲述受访家庭的独特故事,藉以推动跨代沟通和家庭融和。
项目透过艺术治疗工作坊、纪录片拍摄和共同创作「情绪地图」,让低收入家庭青年提升沟通技巧和家庭关系,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项目为中学生和长者提供有关生命故事分享、设计思维和共学共创的工作坊,藉以促进跨代理解和共融。
项目旨在透过提供动物辅助介入社交技能治疗,提高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语言和社交沟通技巧。
项目为公屋/综援退休长者提供香草种植及线香制作培训,协助他们融入社会,从而改善长者社会孤立问题。
项目向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3D打印工作坊,以提升他们的创造力、自信心及解决问题的技能。
项目为精神复元人士提供销售培训和实习机会,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及工作能力,从而推动社会共融。
项目为年轻的低收入单亲母亲提供数码营销训练及工作机会,帮助她们提高自尊和改善经济状况。
项目为精神复元人士和受情绪病困扰的低学历青年提供人生规划服务、职业训练及就业机会。
项目在社区推广生死教育,并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负担的殡葬服务,以及透过提供培训和实习,帮助青年和退休人士在殡葬行业发展事业。
项目提供培训,让本地基层妇女和不同种族妇女共同研发和创造跨文化糕点,藉此促进社会共融。
项目旨在透过智能眼镜、流动应用程式和支援服务,为视障人士提供实时视觉帮助,让他们的生活更便利。
项目推广安心三宝文件的使用,并为基层长者提供免费服务和支援,帮助他们预早订立医疗指示及身后安排。
项目为精神复元人士及关注精神健康的青年提供培训,由他们担任Moodie.Foodie项目大使,透过在社交媒体的分享,消除公衆对精神病的成见。
项目旨在为弱势人士提供有关订立遗嘱的免费支援服务,以及推广透过遗产捐赠让社区受惠并创造长远的社会效益。
项目培训复康器材维修助理,并提供支援,藉以在社区推出复康器材维护和小型维修服务。
项目为弱势青年提供有关开设和营运社交媒体专页的培训,冀能增加他们在职场上受聘的机会。
项目运用创新教学法及电子学习平台,并为教师提供培训,帮助非华语初小学生学习中文;此外,亦会为家长提供支援。
项目为不同种族青少年提供培训和实习机会,协助他们成为电子竞技教练,并让他们在电子竞技活动中与本地学校的儿童互动,从而促进社会共融。
项目为低收入年轻妈妈提供互动剧场表演的培训和工作机会,藉此加强她们的信心以及沟通和表达技巧。
项目提供两日一夜本地游让低收入青年探索社区并与社区建立联系;此外,亦会培训对青年工作有热诚的低收入青年成为工作人员带领活动。
项目设计一款以多元宗教文化为主题的实境解谜游戏套装,帮助不同种族人士互相交流和建立关系,并让公众了解多元宗教文化。
项目会建立活动 / 资讯平台并举办培训及讲座,以协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家长和照顾者纾缓压力和提升照顾能力。
项目推出生死教育计划,向青年提供生死教育活动和导师训练,藉此为青年带来正面改变。
项目为年轻单亲妈妈提供有关厨余升级再造的培训和工作机会,既可帮助她们改善经济状况,同时亦推广可持续生活模式。
项目与日间护理中心和老人院合作,协助识别中风和跌倒风险高的长者,并将他们转介予医疗专业人员跟进。
项目培训教师并为学校提供支援,帮助他们因应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才华未展学生的需要,设计和推行校本增润课程。项目亦会为学生的家长提供支援。
项目旨在透过提供语文支援和举办多元文化活动来提高非华裔小学生的中文能力和文化智商,并让大学生和弱势非华裔青年参与推展计划。
项目训练基层家庭家长成为静观减压工作坊导师,并在学校举行工作坊和相关活动,藉此推广心理健康。
项目为弱势青年提供有关微电影制作的培训,让他们可以获取津贴和为投身创意产业建立履历。
项目提供心理健康检查计划及价格相宜的治疗,藉此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心理健康。
项目为不同种族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年提供有关烘焙的培训和实习机会,藉此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项目提供以实证为基础的介入治疗,包括与机械人进行戏剧角色扮演和以传统中医为基础的小儿推拿,冀能惠及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
项目为基层妇女和青年提供有关单车行业营运的培训及工作机会。
项目为基层青少年提供影片制作及网上直播训练,及为聋哑人士提供特别为他们设计的KOL(意见领袖)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及自信心。
项目透过举办工作坊,运用「戏剧教学法」帮助有读写障碍的儿童及青少年增强学习中文的信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中文语文能力。
项目将长者和儿童联系起来,并为他们举办跨代学习活动,以帮助双方提升意义感和自尊心。
项目提供瑜伽和表达艺术治疗,促进残障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多方面的发展。
项目为不同种族青年提供与体育相关的媒体工作培训和实习机会,以应对他们就业机会有限的问题。
项目旨在建立电子众筹平台,筹募款项为低收入癌症患者提供支援。
项目为受情绪病困扰的低学历青年提供蜡烛制作培训及相关工作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自信心,并增加收入。
项目旨在协助社会企业开发网上课程、互动工作坊,以及相关互动数码教材,期望有助学生提升对贫穷及社会孤立问题的认知及关注。
项目招募更生人士,提供培训,协助他们取得操作游乐船只的专业资格和创业。
项目与青年和残疾人士共同制作关于社会共融的影片, 让他们从中掌握剧本创作、影片拍摄、制作和网上平台管理的技能。
项目举办空手道课堂,并邀请行为治疗师协助,旨在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社交能力和体能。
项目回应聋人家庭的需求,为聋人家长提供度身设计、与育儿相关的培训工作坊和辅导服务。
项目提供有关数码营销的在职培训,旨在帮助弱势青年取得相关范畴的各项技能并累积工作经验。
项目透过学习小组提供培训及实习机会,旨在为不同背景的青年建立朋辈支援网络和推动社会共融。
项目透过与食物制造厂合作,扩大现有共同煮食空间的规模,并加强对「家厨」的培训和支援,协助基层妇女创业。
项目推出森林学校课程,透过不同主题的工作坊,提升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项目推出导师训练计划,培育不同种族人士的软性和硬性技能,并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担任工作坊导师或助理。
项目提供一套简单易用、快速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认知障碍症预检工具,冀能惠及长者及长者中心。
项目旨在通过为有特殊背景青年提供越野跑训练,鼓励他们建立正向思维。
项目研发一套疾病管理系统,用以早期诊断膝盖骨关节炎及支援患者自我管理治疗进度,旨在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治疗效果,和建立基层和第二层医疗护理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
项目利用一套医学影像检查的原型设备,为弱势人士免费提供有关肝和肺疾病的医学扫描和评估。
项目为不同种族青年提供关于幼稚园幼儿教学助理的培训及实习机会,既纾缓这些青年的就业困难,亦配合非华语儿童的需要。
项目为更生人士和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年轻人 提供培训,令他们可以成为攀石教练,提升就业机会。
项目举办「遗物转化」工作坊,藉此推广生死教育,并提供工作机会予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妇女。
项目招募和培训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专学生或毕业生成为导师,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补习课,提供学术支援和技能培训。
项目推出一项全新开发和可负担的家用机械设备,让中风病人能更轻松和更频密地在家中进行复康训练。
项目协助残疾人士成为导师,为弱势社群提供艺术及工艺课程,一方面增加导师收入,另一方面提高弱势社群的学习机会。
项目研发一个侦测跌倒的装置,当侦测到长者跌倒,便会向其照顾者发送提示讯息,从而可加强对长者的保护。
项目开发一套拼图游戏,促进认知障碍症患者与他人互动和沟通,从而帮助他们延缓认知功能退化。
项目旨在透过举办动物辅助活动,协助青少年提升自我形象及与别人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项目为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儿童举办榄球兴趣班,藉此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亦会建立平台为家长提供支援。
本项目为中学生或在职基层青年提供培训、指导及支援服务,帮助他们提升能力以发展文化创意事业。
项目为青年提供有关内容创作的培训,旨在让他们获得所需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朝内容创作者的方向发展事业。
项目透过为本地穆斯林青年提供工作机会、举行文化交流工作坊,并在学校举办讲座等,为推动共融出力。
项目为弱势母亲提供将厨余升级再造成环保首饰的培训及工作机会,让她们可以提升技能和改善财政状况。
项目旨在透过培训及体验活动,协助有社交障碍倾向的青年提高自信,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项目向弱势社群例如非牟利机构的服务对象提供免费和及时的一站式法律支援服务,提高受助者和机构应对法律问题时的信心和能力。
项目利用泰拳帮助患有精神疾病的年轻人融入社会,并帮助弱势青年在教练行业发展事业。
项目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在家学习的网上中文教学资源及课程,以提高学童在家学习中文的成效及减轻家长的管教压力。
项目以促进共融为目标,将透过举办网上体验工作坊,一方面提升公众对视障人士能力的认识,另一方面培育视障人士将来带领工作坊,为他们创造工作机会。
项目举办真人图书馆,藉此提升青年对情绪问题的关注,并消除社会大众对情绪病的误解及负面标签。
项目为失业妇女提供培训及其他支援服务,协助她们重返职场、改善生活及提高自我形象。
项目为弱势青年提供影片制作的培训及实习机会,让他们获得在相关行业发展事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项目推出由轮椅使用者设计的智能轮椅灯,一方面令使用者出行更安全、更便捷,另一方面为设计者带来产品设计的相关工作机会和经验。
项目推出无障碍服装网店,推广视障人士自主穿搭的权利,让视障人士提升自信。
项目会设计一套卡牌游戏及举办体验工作坊,让患有自闭症的青年、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以及雇主对自闭症患者的职业喜好、需要和能力加深认识,从而改善自闭症青年的就业情况。
项目招募拥有海外/多元文化背景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学校担任全职教师,藉此帮助基层学童提高英文水平及发展国际视野。
项目举办体验活动工作坊,既提高公众对残疾人士的理解和同理心,亦为残疾人士提供担任工作坊主持的工作机会,从而推动共融。
项目提供简约、庄严而可负担的「医院直接出殡」服务,让低收入家庭可以减省殡仪服务的支出,减轻经济负担。
项目为低收入妇女提供培训及其他支援,协助她们发挥潜能,凭制作及销售食品开创事业以至建立自家品牌。
项目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年轻人、残疾人士及不同种族人士提供培训,让他们取得媒体制作的技能和工作经验,帮助他们在该行业开展事业。
本项目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挑选合适的玩具集合成玩具盒,透过为他们提供玩具盒,推广以游戏方式学习,并促进他们的童年早期发展。
本项目在网上学习平台提供可负担或免费的课程,期望让弱势社群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社会共融。
项目为弱势青少年提供与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 (STEM) 有关的职业培训及工作机会,让他们获得充权并协助他们发展STEM教育事业。
项目通过由义工讲述绘本故事和运用线上通讯帮助非华语儿童方便、有效地在家学习中文。
项目在现有机械人介入治疗方案引入网上及上门授课模式,期望让自闭症儿童在学校停课期间仍可继续在家学习。
项目主旨为提高不同种族人士的卫生意识,透过招募及培训不同种族妇女和青年在家中制作布口罩套,同时让他们得以增加收入。
项目为独居长者免费检查及维修浴室喉管,并藉家访传递防疫资讯,冀能协助长者减低在疫情下面对的卫生风险。
项目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可负担的价格生产手支架,令中风复康设备及治疗更普及化,让中风长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得以提升,照顾者的压力可获纾缓。
项目期望能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SEN)青年的就业机会,将开发培训课程,让SEN青年取得职场所需技能,并协助雇主有效领导SEN雇员工作。
项目举办体验活动,利用虚拟实境模拟安老院舍生活,让参加者加深了解长者于院舍的生活并建立同理心。项目亦期望鼓励更多人投身护老业。
项目配对金龄人士及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少年结成伙伴服务长者,一方面促进跨代共融,另一方面让参与的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少年从中学习新知识而金龄人士可以贡献社会。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项目将举办艺术课程,旨在提供机会,让弱势学生可以发挥艺术天赋并为日后投身艺术行业作好准备。
本项目开发及推广的创新教学法将可帮助非华语学生和基层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从而提升弱势学生的能力并加强社会共融。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项青少年发展项目旨在透过长跑训练让年轻人身心健康发展,并帮助他们为日后成为长跑教练作准备。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项目旨在协助弱势学生在媒体行业发展事业,将推出短片制作培训课程,并安排优秀作品公开放映。
透过本项目,不同种族妇女可善用她们的知识和手艺,参与制香工作和协助工作坊进行,从而提升自我价值和加强社区参与。
项目结合线上线下STEM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习素材,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缔造愉快的学习环境,照顾个别学生需要,帮助学生发展解难的能力。
乐土游举办游学团,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免费或以折扣价参加,给予这些学生享有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扩濶知识以及提升社交技巧。
项目团队正开发一套非侵入式的糖尿病筛查和监察测试方法,以代替现时普遍使用的侵入式血液测试方法,让患者可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有见于现时提供予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支援服务不足,本项目推出特别为这些儿童及其家长而设的自助技巧培训计划。
项目透过向不同种族的青年推广卡巴迪运动促进社会共融和推动跨文化交流。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项目透过泰拳接触青少年并提供个人成长课程,旨在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帮助他们确立人生方向,以及给予他们工作机会。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项目推出一系列活动,包括工作坊、顾问支援服务、讲座及展览等,培训基层青年并让他们可以发挥艺术及文化天赋。
继原型项目于2016年获社创基金资助推行并取得成果,项目发展至初创阶段,透过举办展览、提供顾问服务和工作坊等,为促进视障人士融入社会缔造更大效益。
项目旨在推动长者积极生活,透过举办合唱团,为年轻长者提供学习及社交机会,并安排长者与年青人之间的跨代交流。
项目为学生举办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互动体验工作坊,藉此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关注,防止他们成为欺凌者或旁观者。
项目旨在开发一套轻便及低成本的外骨骼机械系统,让机械辅助中风复康治疗可以在社区层面被广泛应用,惠及更多中风病人。
项目针对长者穿衣困难的问题,提供配合个人所需的康健服装,改善长者的日常生活,鼓励他们投入社交生活。
项目招募并培训无家长者成为户外活动口述影像导赏员为视障长者提供导赏服务,促进无家长者和视障长者融入社会。
项目运用「以人为本」和「共融」的设计理念开发和制造产品,让视障人士可以享有更方便和无障碍的日常生活。
项目聘用失业和就业不足人士制作具创意和环保意念的工艺品,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项目为少女妈妈提供缝纫培训和工作机会,发掘她们的天赋,让她们建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
「小蜜蜂」正开展两项计划,分别以基层家庭居住环境及不同种族人士处境为主题,培育儿童及青少年的创意和其他能力,并提升社会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项目利用新技术推出中风风险检查服务,低收入家庭可获免费服务,而弱势社群将得到工作机会。
项目研发抑制神经退化症手震症状的多功能稳定手套,改善柏金逊症患者的生活质素,助其重拾日常活动能力,提升自信。
本项目为基层家庭自闭症青年提供人生和职业规划课程,提升他们的自主能力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本项目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家长提供职业训练和就业机会,帮助这些家庭融入社会。
「大银力量」推动各方合作,包括长者、照顾者、非政府组织、企业、不同专业以及传媒,在社区推行各种活动,目的是营造一个有助于年龄友善社会发展的环境。
本项目的宗旨是促进聋/弱听儿童的社会共融,透过提供早期手语双语 (手语及口语) 培训服务和学习套件,改善他们的沟通能力。
本项目将尝试以新方法扶贫,担当社会地产中介服务的角色,协助减轻板间房住户的经济负担和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本项目以推动社会共融为目标,特别为残疾人士提供平台,让他们发挥所长,从而建立自信和自我价值。
以促进社会共融为目的,Easiread开发出线上字体及排版程式,提高阅读困难患者的阅读流畅度,让他们得以更舒适地透过阅读汲取资讯。
以促进视障人士的社会共融为目标,电子辅助仪器Eye-Runner让视障人士亦可如常参与跑步运动,享受健康生活。
「爱足球」的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本项目透过足球课程进行运动疗法,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自信心,并让家长对子女的潜能加深认识。
本项目将从两方面推动社会共融:透过一系列3D教育兼娱乐动画提高大众的关注,并提供动画制作课程予听障人士以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和就业机会。
以促进社会共融为目标,本项目协助南亚妇女透过就业达至在经济上自食其力。
以促进社会共融为目标,本项目协助精神病康复者和更生人士考取技师资格和重投人力市场,让他们融入社会。
本项目旨在推动社会共融,协助不同种族青年提升能力和融入社区,并从地区层面,促进社区内不同族裔之间的沟通和认识。
透过科技协助,视障人士亦可接收影像资讯,他们的就业机会因此而得以提升,从而有助达至社会共融。
针对长期病患长者的需要,MedPOT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他们准时、准确地服用药物。
本项目利用流动应用程式提供港铁站内的无障碍设施资讯,方便有身体障碍的乘客使用铁路服务,协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项目提供低成本、多用途的外骨骼装置协助行动不便的长者、伤健人士及柏金逊症患提高自顾能力和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项目让社工及临床心理学家利用特别设计的故事书作为工具,及早识别受家庭问题困扰的儿童并适时提供支援。
本项目将最新的AR科技运用于协助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康复,让儿童在接受护理时亦乐在其中。
本项目让残疾人士发挥所长,参与产品制造,从而促进社会共融。
藉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指引,本项目开发不同种族人士的潜力并让他们得以在客户中心行业发挥更大价值,从而促进社会共融。
本项目为视障人士提供专业训练,培育他们成为导师,为不同机构和企业提供服务,从中验证促进社会共融的新方法。
Twopresents将会扩大其网上公益筹款平台的接触范围,推动更多公众参与,并推广「分享就是关怀」的理念。
良师香港希望培育成员成为关怀社会的明日领袖。本项计划招募具热诚和领导才能的大学生,参加为期一年的教学及领袖培训项目,全职到本港较多基层学生的伙伴学校服务。
本项目透过重新设计助行器,消除痉挛型双边麻痹或脑麻痹的儿童及青少年行动上的不便,促进他们的社交发展。
以促进社会共融为目标,项目将为非华语学生开设中文增润班,支援这些学童学习中文。
本项目让青年参与业务运作,从而提升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并透过举办社区活动,提高长者的社会参与。
项目团队以推动社会共融为目标,期望透过加强社会各界对长者的处境的认识和关注,推动关爱文化并动员社区资源关怀长者的需要并预防他们被社会孤立。
本项目透过制作手语影片,丰富听障人士生活资讯,以及提供培训课程和实习平台,让有志投身媒体创意产业的听障人士得到培训及实习机会,最终提升社会共融。
本项目旨在培育未来创变者,提升学童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发热诚,激发创意。
本项目将会开发一个网上平台,透过「共享经济」模式回应长者及残疾人士对复康用品的需求,并为环保作出贡献。
本项目利用资讯科技平台令护送及外出服务的安排更为称心方便,由弱势社群提供的陪诊服务得以提升。
本项目将推出罗列各项社会福利资讯的流动应用程式,以及在申请过程中为使用者提供支援,以帮助有需要人士获得适切的政府福利援助。
「良由集货」开设直销摊位,以低于市价为基层家庭提供日用品,并聘请基层妇女负责摊位营运,望能纾缓贫穷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