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
蘋果日報 2015年8月31日
港企聘逾百退休長者新移民辦本土製衣企業要賺錢,也要解決社會問題,兩者可並行而不相悖。扶貧委員會轄下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正推動「創造共享價值」(CSV),鼓勵企業結合業務營運和公益事業,開創新商業模式。有本港企業先鋒,撥出8萬平方呎物業發展本土工業,扶植年輕人,聘逾百名退休長者和新移民,推動就業,傳承技術,料每年生意額可達1至2億元。
-
近年歐美興起「創造共享價值」。社創基金主席張仁良表示,社會責任跟共享價值有別,前者通常在賺錢的前提下,將盈利撥作公益事務,如做義工、捐獻等;後者則把社會和經濟價值融為一體,「將賺錢同公益納入經營策略一部份」,且善用資產,發掘新商機,支援社會發展,「商界開始見到整個社會有咁嘅需要,唔可以單單尋求利潤,而唔參與社會發展」。
-
興迅實業今年初投資千萬元在荃灣成立「TML」(To Make Locally),發展本土製衣項目,在自置物業8萬平方呎地方成立服飾設計創業中心、數碼成衣印花生產中心等,提供平台扶植本地時裝設計師、插畫師,結合新技術推動創意文化。其中低碳綠色生產中心更聘逾百名曾從事製衣工作的退休人士及新移民。
-
興迅實業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張益麟坦言,要游說股東放棄出租物業並不容易。但他認為,將創造共享價值放進營運策略,是投資而非成本,既能開拓新市場,增強競爭力,也為年輕人、退休人士及新移民創造機會。他有信心TML每年生意額可達1至2億元。
-
目前本港有少數民間團體也實行共享價值,但規模較少。社創基金早前委託CSR Asia進行調查,在恆生指數成份股50間企業中,只有4間上市公司有披露推行「創造共享價值」項目,全是跨國和內地企業。社創基金下月9日會舉行論壇,稍後也有工作坊和研討會,張仁良期望發揮催化作用,推動企業落實共享價值項目,支援社會發展。




